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经验交流

2023年上(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一)

来源:发布时间:2023-05-13 19:26:59

1.题目:护国战争
2.内容: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与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image.png

护国战争形式示意图
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属也阳奉阴违。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解清楚护国战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答案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请学生观看。
提问:影片中孙中山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原豪俊,望旆来归,草泽英雄,闻风斯起,大兵既至,诛罚必申。”孙中山要讨伐的是谁?
学生可根据所学和影片回答:袁世凯。
教师引导: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护国战争的背景
过渡:孙中山为什么要讨伐袁世凯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上节课的知识说一下。
学生可根据上节课所学回答: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
教师继续提问:正如刚刚影片中宋庆龄提问的那样,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交由袁世凯之后,并不担任要职,也没有军队,那他如何讨伐袁世凯呢?
教师继续播放影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和影片进行归纳。
学生观看影片后结合课本回答:梁启超和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1915年蔡锷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除蔡锷之外,南方宣告独立的还有李烈钧、唐继尧。这些将军与蔡锷一起,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二)经过及结果
过渡:袁世凯会放任这些人前来讨伐自己么?他是怎么应对的?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在继续播放《建党伟业》的片段,观看影片结束后,请学生担任战地记者,结合大屏幕上出示护国战争的形式示意图,总结护国战争的大致经过和结果。
学生可根据影片及示意图进行回答:南方的护国军在蔡锷等人的带领下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在四川、江西、广西等地展开激战,最后袁世凯因各方压力,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三)袁世凯战败的原因
过渡:袁世凯在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为什么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和死亡告终?
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结合大屏幕上出示的史料,用5分钟时间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可以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北洋军内部等分析。
材料一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材料二 我们用了几年、十几年才将君主从头顶赶下去,结果……一个人的野心就能将摘掉了的帽子再重新压到人民的头上。
学生讨论后回答: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北洋军阀内部也阳奉阴违;孙中山、蔡锷等人的积极反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人野心的膨胀,更不符合历史发展和人民的期望,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老师一同回顾本节课所学。
2.作业:袁世凯的死亡是否意味着民主共和已经完全实现?护国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又处于怎样的局势?请同学们课下观看《建党伟业》的后续内容,也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下节课一起交流和学习。
【板书设计】
护国运动
(一)背景
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蔡锷讨袁
(二)过程及结果
时间:1915-1916
结果:袁世凯取消帝制
(三)原因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的区别。
【参考答案】
护国运动是本节课所讲,发生于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下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2.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答案】
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由于知识的陌生和复杂可能会有一定的抗拒或紧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繁难偏重的知识讲授,尽量采用直观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
其次,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加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不是死板生硬的讲授知识;
最后,应当秉持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不要使用填鸭式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题目:《重庆谈判》
2.内容:

image.png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介绍重庆谈判的时间以及结果;
(3)分析重庆谈判的原因。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案解析】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诗在重庆赠与友人并发表的,随后提问学生:抗日战争后重庆是国民党的陪都啊,毛泽东去重庆做什么?这一去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环节一:初探背景
提问:蒋介石为什么要电邀毛泽东去重庆?毛泽东为什么又要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蒋介石真正的目的是拖延时间,组织军队进行内战。
2.为了拖延时间,对外假意宣称是为了共和,迷惑人心。
3.毛泽东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共和真内战的阴谋,为了向民众
表现共产党支持共和的态度,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赴约。
(二)环节二:探析过程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重庆谈判的时间、经过、结果。
学生回答:
1.1945年8月毛泽东受蒋介石邀请前往重庆,重庆谈判开始了
2.谈判过程中,双方焦灼于“国民党要求共产党先交出兵权,然后进行共和;共产党要求国民党进行共和再谈兵权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场谈判,如果这样焦灼下去会有结果吗?”引导同学们理解蒋介石不是为了真共和而是一心想要独裁。
3.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双十条约》,双方同意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4.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建立联合政府,实行共和,大家看到了和平的曙光。教师提问,“这个《双十协定》是不是真的有效,这丝和平的曙光会不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双十协定》的某些条款。
学生回答:《双十协定》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政协会议也不过是名存实亡,这厮曙光不能为人们带来希望。
5.召开政协会议之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暗杀闻一多、李公朴等人,公然打击共和,挑起内战,重庆谈判最终失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重庆谈判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学生回答:重庆谈判的失败是必然的,蒋介石根本不想共和,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教师指导:虽然毛泽东知道蒋介石的用意,但是如果毛泽东不去,破坏共和的罪名就会落在共产党人的头上,毛泽东毅然决然前去戳穿蒋介石的阴谋,这种胆识和智慧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尊
敬的。
(三)环节三:分析影响
结合老师出示的内容,以历史小组为单位,6. 分钟的时间,思考重庆谈判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重庆谈判,让国人认识到蒋介石的独裁的野心,认识到共产党在促进共和事业中的努力与贡献,树立了中国共产的的地位与威信,为中国共产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同学们观看重庆谈判的纪录片,感知一位伟人的智慧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了解一下1946年的政协会议。
板书设计:略


1.题目:九年级下册《雅典城邦》
2.内容: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千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
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土地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的宗教活动、节庆演出、文体竞赛都以公民为主体。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外邦人虽然是自由人,但没有政治权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隶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
也随之发展到高峰。
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明确雅典城邦的形成过程以及特点。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答案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雅典城邦的特点,明确雅典城邦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与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雅典城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现象,感受平民与贵族为争取民主自由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明确雅典城邦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雅典城邦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奥运健儿在运动会的图片,提问学生,这幅图描述了什么景象,学生回答,描绘的是奥运会的场景。教师顺势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奥林匹克起源于哪里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本节课,揭开雅典神秘的面纱。由此引出今天的课程。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认识雅典城邦
利用多媒体在教室展示雅典的地图与地形图。
教师提问:描述雅典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
教师进行总结。经历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一度成为200多个城邦的盟主。
环节二:认识雅典的民主政体
教师展示伯里克利的图像,提问学生。该图像是何人?他对雅典城邦做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该图人物是伯利克里,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伯利克利的贡献表现在:
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建立了抽签制度。公民拥有参政机会,公职人员、主席团、主席团主席都是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不足表现在: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三、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收获、教师总结本课内容。
四、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斯巴达城邦的历史资料,与雅典城邦进行对比。
五、板书设计


1.题目:古罗马共和国
2.内容: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北非强国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奴隶起义不断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克起义。斯巴达克是一名角斗士奴隶。奴隶,特别是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极其低下。在角斗场上,他们或者互相决斗,或者与狮子等猛兽拼杀,观众以其生死挣扎为乐。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多次打败罗马军团,但是最终被血腥镇压下去。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哀落。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过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公元前29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尊地位,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讲清楚罗马共和国发展的基本历程;
(3)根据讲解的需要适当板书。
【答案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发展和衰亡。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罗马共和国发展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罗马共和国的发展的基本历程。
教学难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播放《十二铜表法》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十二铜表法》是在什么时候颁布的,他的颁布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引出本节课程的内容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历程。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进行提问: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此时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学生回答: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平民自己选出两名保民官,保民官权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这是历史的进步。
环节二:罗马共和国的发展
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在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教师进行提问,是哪部法律?涉及哪些法律?对罗马的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到了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罗马战胜了北非强国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
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环节三: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和罗马帝国的兴起
教师播放视频《斯巴达克起义》,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会在罗马共和国会发生起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在扩张过程中,大量被征服地区的战俘和人口被掠为奴隶,奴隶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随着对努力剥削的加重,奴隶开始奋起反抗,努力起义不断发生。教师提问,在罗马共和国的奴隶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一场起义,该起义对罗马共和国造成的伤害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哀落。
教师讲授:罗马共和国随着奴隶的不断起义,逐渐衰落,在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控制了元老院。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到公元前29年,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三、课堂小结
向学生询问:“本堂课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四、课后作业
课后观看电影《斯巴达克起义》,写一篇观后感。
五、板书设计


Copyright © 2018 山东人才就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智顺网络  鲁ICP备18058204号-1 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30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临沂远中塑业 佛山宏政陶瓷 临沂市塑料行业协会 山东富盛液压 山东清风网业 高尔夫慈善分会 奇特工具 环星建材 法仁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