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经验交流

2023年临沂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部分命题题库

来源:发布时间:2023-05-21 16:55:34

1: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小学生受伤害的事故层出不穷,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B.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这家鞋厂已经脱颖而出,跻身于全国制鞋业的先进行列。

C.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因人成事,不能因噎废食,盲目限制轿车生产。

D.几年前大家对 E-mail 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场尚未完全消散的疫情,提升了公众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B.最近,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微信行骗的案件。骗子手段多种多样,诸如借口退税、中奖、发红包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C.对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的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球以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

D.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我们不就是重点阅读了文章景物描写的段落,着重分析了那些修辞手法的句子吗?

3: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是( )。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这位教育家有独到的见解。

B.据悉,在河南郑州市,专门进行考研辅导的“考试培训学校”有几十家。

C.诗画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神,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话,话是无声诗。

D.咏梅的名句很多,我最喜欢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对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的一生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②因此,家庭教育怎么开展,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做好哪些事情,这些需要在法律层面予以明确和规范。

③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

④为家庭教育立法,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

⑤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人生底色和方向。

A.①③⑤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③⑤④

D.④①③⑤②

5: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与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自今日起,订立合同的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终止合同,否则,终止方要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合同)

B.老师,您就如缕缕曙光,照亮我心里和灵魂的深处,垂念师恩,难忘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祝恩师节日快乐。(短信祝福)

C.我因不慎摔伤,不能正常到校上课,需请假三天(3 5 日到3 7 日),离校期间一切安全责任自负,望批准。(请假条)

D.为了提高师生备战高考意识,激发学生斗志,学校将召开百日誓师大会,广大高三学生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6:《围城》作者_________,《边城》作者_________。

7__________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相关习题。

寓驿舍

【宋】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琥珀色的篝火

乌热尔图

猎人尼库和儿子秋卡,还有妻子塔列走在山路上。

尼库高个头,黑黑的脸,拉得挺长,显得很难看。儿子头发蓬乱,牵着驯鹿,跟在

父亲身后。母亲骑在一头粗壮的驯鹿上,弓着腰,垂着头,用深绿色的头巾包住额头。黄昏,林子里倾斜的光线变成了玫瑰色。鸟儿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调,可谁也没有兴趣理睬它们。

“爸爸!太阳快下去了,还没到呀?”

尼库紧绷着脸,没说什么。他把目光投向妻子。妻子脸色苍白,眼神暗淡无光。他皱起眉头,心好像被什么揪着。

太阳悄悄地溜走了,他们来到小河边的露营地。尼库砍来细软的树枝,铺在潮湿的地面上。秋卡把母亲扶下驯鹿,扯过一张犴皮铺在地上,让母亲躺在那里。篝火着了起来。吊锅里炖的肉粥咕咕地翻着气泡。从尼库背后传来塔列的咳嗽声和低沉的呻吟。

“我……真挺不住了……咳……我胸口里有什么东西坏了。”

“你累了,别瞎说。明天翻过前面的山脊,下午就能赶到公路。晚上就住上医院了。”

“医院也……”她的声音很低。

“上次你真不该从医院跑回来。”

“在山上……我死了也不觉得难受……我真不想下山……真要死的话,我也得埋在山上。”妻子无力地说。

“你别说了,好不好?”

“我知道你心烦。为我,还为那些脚印!”

“你也看见了?那几只鸟儿,真是笨透了。离小路只有几步远,硬是没看见。”

“尼库,你想去。可你怕我……”塔列打起精神瞧着丈夫,“你去吧!他们可是三个人呀!你去吧。我知道你在等我这句话。”

尼库转过身来,凝视着妻子失去血色的脸。这张脸罩了一层橘黄色的火光。

“秋卡,你明天送妈妈下山看病。”

“那你去哪儿?”

“去找那三个人。你没看见脚印?他们那是迷路了。”

林子里走夜路比白天费力,尼库穿过黑幽幽的密林。大雨泼下来了,大粒的雨珠辟辟叭叭落在树叶上、岩石上,汇成气势无比的音响。他被淋得浑身精湿,冷气针刺般穿透胸脯。这样冷飕飕的秋雨是能冻死人的。他的脑袋里闪出迷路人的影子:绝望的,饥饿的,僵硬的。雨势渐渐弱下,他终于发现寻找的目标,是三个陌生的城里人。一个孩子似的年轻人,一个戴眼镜的老人和一个中年人,他们已经冻僵了。

他在林子里找来枯木,劈成细长的木拌,掏出火柴,嚓的一声,微小的火花在那堆木头上跳了一下,冒起一缕青烟。火花变成火团,发出呼呼的燃烧声。一堆篝火着了起来,火光是琥珀色的,很好看。

他把冻僵的人拖到火堆边,奔来奔去搭起帐篷,鄂温克式简易帐篷里的火很旺,热气逼人。他用最后一点力气,把三人湿透的外衣脱掉,挂在火堆上面的枝杈上。拿出带来的烤饼、烤肉,摊在火堆边。他想,这些很快就会暖和过来的人,会吃掉这些东西。

他再也撑不住了,难以忍受的饥饿,极度的疲劳,使他头晕、想吐、心慌。他还想干点什么,可失去头脑支配的肉体,瘫软在火堆边。他想起妻子和儿子,真想象不出他们是怎样度过这场暴雨的。

“你们怎么样?塔——列!”

他用手臂支撑沉重的身体:“我要回去。这就回去!”他太累了,脑袋越来越沉,身子一歪,昏睡过去。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中他感到全身各部位,针刺般疼。他醒了,天已大亮,眼前晃动着三个陌生人的面孔。

“醒了,他醒了!”年轻人嚷了起来。

“您救了我们的命!”戴眼镜的老汉嘴唇在抖,眼眶湿了。

他坐起来,瞅瞅他们,没说什么。他觉得不论哪一个鄂温克人都会像他这样干的。

“谢谢您!”

他站起身,肩膀晃了晃,他觉得腰、腿一夜之间变得十分僵硬。

“您饿了吧?”老汉问,“真对不起!饼和熟肉让我们吃光了。”

“光了好——我去打猎。”他扛起枪,朝林子走去。

这次很顺利,他把猎物扛了回来。三个人瞪大了眼睛焦急地等待着他。

“你们——那个桦树林穿过去——找到小河——顺流水走——半天——半天就到了——就能回到家。”说罢,他操起猎枪,转过身去。

“大叔——”年轻人在他背后喊他。

“大叔——”戴眼镜的老汉也这样称呼他。

“您——别走!我们还会迷路的。”

他的心猛地被什么东西紧紧拉住了,转过身,呆呆地站在那里。

他终于放弃走的念头,缓缓放下猎枪。他们生火做饭,时间过得真快。尼库抿着嘴角,不说也不笑,可心里痛快。不知什么东西使他暂时忘记了忧愁,把他的心同陌生人连在一起。

有什么响声?他一头冲进桦树林,呆立在那里。被树枝划伤脸蛋、撕破外衣的秋卡,可怜巴巴地站在他面前。

“你来干什么?”他吼起来,“你妈妈怎么样?”

“爸爸,桥断了,大水冲的。公路上一个汽车也没有……”

“别说了,你妈妈怎么样?”

秋卡用手捂住眼睛,泪珠顺着指缝流出来。

“妈说,等你回去,见你一面……才……”

“走!我们快点走!”

尼库回头望了望,他知道那些迷路人很快就会找到出去的路。

灰蒙蒙的密林像黑绿色的海,淹没了父子的身影。

“大叔——”

从他们背后传来喊声。是那三个人的呼唤。

森林沉默了……

(选自《民族文学》1983 年10 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库一家没有兴趣理睬鸟儿悦耳动听的音调,可见他们心情沉重,这种沉重主要因为妻子塔列病得严重,他们要下山给塔列看病。

B.妻子塔列的话“你——去——吧”打消了尼库的顾虑与纠结,可见塔列对丈夫的理解,她和丈夫一样都是热情、乐于助人的人。

C.尼库在救助陌生人的过程中始终牵挂自己的妻儿,正是这种牵挂给了他力量,促使他赶快帮助他人渡过难关,回到妻儿身边。

D.本文既赞美了猎人尼库,又赞美了以尼库为代表的鄂温克人,展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字里行间透着作者浓浓的深情。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明线写尼库冒着暴风雨救迷路人,暗线写秋卡送妈妈下山看病,双线交织使故事情节紧凑,充满张力。

B.小说善于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文中尼库劈木拌、削木屑、点火堆时一系列动作,细腻地表现了他的热心、顽强、能干的形象特征。

C.小说语言富有表现力。人物对话描写简洁、生动,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个性;对森林环境的描写真实、形象,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小说结尾三个人清脆的呼唤表达了他们]对尼库深深的敬意和谢意,而“森林沉默了……”则暗含了对尼库的赞美之情,言有尽意无穷。

3)小说标题“琥珀色的篝火”有什么意蕴?

4)善于通过矛盾塑造人物形象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主人公尼库救人的经历中体现了哪几种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习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其先周仲山甫,封于樊,因而氏焉,为乡里著姓。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县中称美,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货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

竟得免归。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遗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帝闻之,常敕驺骑临朝乃告,勿令豫到。方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二十七年卒,遗敕薄葬。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谥为恭候,赠以印绶,车驾亲送葬。

(选自《汉书·樊宏列传》,有删改)

1)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女为宏妻 女弟:妹妹

湖阳由是收宏妻子 收系:逮捕监禁

B.诸子从敕 敕:遗命

家闻者皆惭责:欠别人钱财

C.樊君素善 善:行善

帝善其令善:认可,称赞

D.天道恶满而好谦恶:罪恶

勿令豫到豫:预备,提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B.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C.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D.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宏父子耕田经商,财富很多,但是他们却用来赈济赡养宗族和乡亲,他们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数百万,樊宏遗令焚烧文契。

B.樊宏从小就有志向和好品行。当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时,因樊重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以下都为他们求情,最后脱离了险境。

C.樊宏淡泊名利,朝廷想以樊宏为将时,他叩头推辞。他还教育子孙要以前世贵戚为戒,慎求权势,保全自己,获取人生快乐。

D.樊宏为人小心谨慎,虽为世祖的舅舅,但每当朝会,常按期先到,俯伏在宫殿静待。他的宗族感染其教化,没有犯法的事情发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育英小学五年级6 班准备开展一次主题活动,邀请你在主题活动中面向全班学生做演讲。演讲主题是“传承革命精神,做新时代接班人”。请你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要抄袭;③注意形式;④一般演讲主题,不作为标题。


Copyright © 2018 山东人才就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智顺网络 鲁ICP备18058204号-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临沂远中塑业 佛山宏政陶瓷 临沂市塑料行业协会 山东富盛液压 山东清风网业 高尔夫慈善分会 奇特工具 环星建材 法仁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