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题40个小题每小题0.9分,共36分)
1.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而言,这一说法更认可(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2.在教育行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对整个教育行动的开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种属于( )现象
A.分化
B.消退
C.泛化
D.维持
4.孔子在《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这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思想。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教学相长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5.就儿童发展而言,口语学习最佳时期是2—3岁,这一时期如果得到合适的教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6.“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科学家、会计师、工程师,这一群体在( )上比较占优势。
A.逻辑--数学智能
B.空间智力
C.语言智力
D.内省智力
8.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悬梁、苏秦刺股的历史充分体现了( )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卢梭强调人性本善,认为教育的任务,使儿童归于自然,就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而言,卢梭更倾向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生活本位论
10.好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是要不断反思,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这一条主要体现了老师的( )角色
A.授业者
B.管理者
C.示范者
D.研究者
11.刚开始洗澡的时候,感觉水很凉,过一会就不凉了,这种现象是( )
A.感觉对比
B.感觉可逆
C.感觉后像
D.感觉适应
12.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时,声音提高,语速放慢,使之更加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3.遇到复杂的意外或难以处理的教育教学问题,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基于问题,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恰当而有效地化解问题,带来学生知识的提升华,这突出体现了教育职业劳动的( )
A.创造性
B.间接性
C.主体性
D.示范性
14.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那个因素因素不属于内部因素( )
A.能力
B.运气
C.努力程度
D.自身状况
15.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很难的作业或困难时,教师应使其动机水平保持在( )水平,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更明显。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非常低
16.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从一名新老师成长为一名专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其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普遍、起决定作用的途径是( )
A.入职培训
B.在职培训
C.自我教育
D.师范教育
17.在本学期的听课活动中,张老师严格按照的听课记录表进行观学记录,这种观察是( )
A.叙述观察
B.间接观察
C.结构观察
D.参与观察
18.某省不同县市在艺术教育方面差距较大,如果要初步了解该省艺术教育开展情况,在时间紧急,抽取样本数量比较小的情况下,比较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
A.等距随机抽样
B.分阶段随机抽样
C.整体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9.北京大学的校徽中“北大”二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也有人说“北大”二字上面是学生,下面是教师,教师就要甘为人梯,学生就要青出于蓝,就学校文化和课程类型而言,这分别属于( )和( )。
A.学校观念文化隐性课程
B.学校规范文化显性课程
C.学校制度文化学科课程
D.学校物质文化活动课程
20.小红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
21.学生背完单词再回忆时发现,最先背诵的比较容易回忆,较少遗忘。这种现象是( )
A.前摄抑制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倒摄抑制
22.人们一般以为公安局局长都是男性,这属于( )
A.原型启发
B.正迁移
C.功能固着
D.定势
23.在课程目标编写时,如果某一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目标的取向是(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4.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用的思路是:首先考虑开设这一课程的意义和达成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搜集和组织材料,最后评价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成都,这一思路突出体现了课程开发的(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情景模式
D.体谅模式
25.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26.在进行分组教学时,为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我们应做到( )
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组间同质组内同质
C.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27.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时,对作业的浏览、进度安排以及完成情况的监控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
28.学生在解决困难任务时,倾向于多方面搜集信息,考虑周全且出错较少,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性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29.老师在下课之前,会告知下一节课将学习新内容,运用的原理是(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反应律
D.准备律
30.《学记》中提到“良冶之子必学裘,良弓之子必学为萁”这句话主体体现了( )教学的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1.在动作技能的教学(比如做广播体操、学习武术教学)教学模式是( )
A.传递—接受模式
B.问题—探究模式
C.示范—模仿模仿
D.情感—陶冶模式
32.教师为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及达标的程度而组织的测验,所运用的评价是( )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33.陈老师走进教室,面对学生的交头接耳,吵吵闹闹,他把手指数起来,放在嘴上,表示“不要讲话”,这种手势语属于( )
A.象征性手势
B.指示性手势
C.会意性手势
D.隐蔽性手势
34.物理老师在及讲解牛顿理学定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题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是否还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这种提问是( )
A.回忆型提问
B.理解型提问
C.评价型提问
D.批判型提问
35.在德育以下四条规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塑造以及学生主观性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6.马卡连柯提出“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强调班级的平行管理,这一做法体现了( )的德育原则。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7.良好的教育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德高望重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优秀的艺术作品会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美的体验,这体现了( )在德育中的运用。
A.榜样示范法
B.情感陶冶法
C.自我修养法
D.品德评价法
38.《国家中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的工作的根本要求,把( )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A.改革创新
B.德育为先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
3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指的是未满( )的公民。
A.12
B.14
C.16
D.18
40.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④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
二、案例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题1分,共4分)
李老师是初二3班的历史老师,为了讲好“隋朝的灭亡”这一教学内容,李老师做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从电视剧《隋唐演义》中精选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熟悉的短视频引入课堂教学;然后带领学生简略地回顾了隋朝的历史,并提出思考问题“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至之前,李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快速灭亡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快速灭亡的原因。
请根据李老师课堂教学的小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41.李老师采用学生熟悉的短视频进行导课,主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42.李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运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练习法
B.演示法,参观法
C.演示法,讲授法
D.参观法,陶冶法
43.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学习理论?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B.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C.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D.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理论
44.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同时,先介绍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朝代灭亡的一般规律,这一做法运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发现学习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掌握学习策略
D.自我效能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