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追溯历史,苏轼的少年时代,最有可能的学习材料是()
A四书五经
B “六艺”
C 程朱理学
D 七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则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因此,本题选A。
2.按照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教学的学科基础中,能够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的是()
A 伦理学
B 心理学
C 实践哲学
D生理学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是因为他认为,“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因此,本题选B
3.同学叫小明出去玩,可他正在做作业,最终太克制了自己,谢绝了同学的邀约。这主要体现的心理过程是()
A知觉过程
B 思维过程
C 意志过程
D情感过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含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含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题干中小明克制自己,谢绝学生的邀约,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这体现的是意志过程。因此,本题选C
4.赵老师认为: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会对学习化学、物理等学科有积极影响。这种现象属于()
A负迁移
B 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内容不同,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也将影响到化学中的审题活动。因此,本题选C
5.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尝尝采用启发式策略,主要是为了()
A保证问题解决的正确
B 提高想象力
C 缩短问题解决和策略的时间
D提高机动水平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需要逐个尝试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尝试错误方式解决问题。它可以保证问题得到解决,但费时费力,而且并非所有问题都可以使用算法式。启发式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搜索方式解决问题。这类策略简单省事,效率高,但不能保证问题成功解决。因此,本题选C。
6.当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守纪行为时,老师便撤销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惩罚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负强化是指当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题干中,通过撤销一个批评,来提高学生守纪行为发生的概率,体现负强化。因此,本题选B
7.在师生关系上,我国古代教育强调师道尊严,而现代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民主平等,这一事实反映了教育的()
A历史性
B 继承性
C相对独立性
D永恒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题干中古代教育强调师道尊严,而现代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民主平等,这体现的是教育的历史性特点。因此,本题选A
8.李强经常在同学们中表现出贪玩、不在乎考试的样子,但在私下里却偷偷努力,拼命学习。从李强的表现来看,其自我价值动机倾向的类型极有可能是()
A 高驱低避型
B 低驱高避型
C 低驱低避型
D高驱高避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理论澄清了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描述,将动机类型划分为四种,也就随之将学生划分为四种: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和低驱低避型。高驱高避型这类学生又被称作过度努力者,他们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表面来看,他们很优秀,但事实上他们严重地受着紧张、冲突等精神状态的困扰。这类学生平时表现出贪玩,不在乎学习的样子,私下却偷偷努力,这样,考试成功更能说明他们能力过人,一旦考试失败,也能找到很好的借口。因此,本题选D
9.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小组间隐匿学习资料的现象,这体现了教育的()
A 正向显性功能
B 正向隐性功能
C 负向显性功能
D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教育的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题干中王老师发现小组间隐匿学习资料的现象,这是伴随小组竞赛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与个体发展,属于负向隐性功能。因此,本题选D。
10.在中国历史上,为集中权力统一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体现()。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B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C 教育相对独立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D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一定的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的,而且教育的发展变革也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变革。(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领导权受政治的控制。(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谁能接受教育,接受教育到什么程度,是由这一社会形态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上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使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进行什么样的政治、哲学、道德的教育内容,是由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题干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体现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变革。因此,本题选B。
11.在学校文化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等)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这种无形的力量属于学校的()
A 精神文化
B 制度文化
C 规范文化
D物质文化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校文化的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标准,学校文化可以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规范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其中,学校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又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以及理想成分四个要素。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所学校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因此,本题选A。
12.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学思想的中国 近代学制是
()。
A 壬子癸丑学制
B 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明确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因此,本题选B。
13.赵老师在教学中不太讲究结构,喜欢学生相互作用,喜欢采用讨论的方法,从以上表现看,赵老师的认知风格及可能是()
A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反思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场独立型是指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场依存型是指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场独立型的人适合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场依存型的人适合合作学习。题干中赵老师在教学中不太讲究结构,喜欢学生相互作用,喜欢采用讨论的方法,这体现的是场依存型。因此,本题选A。
14.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不可倒转,这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 )规律
A连续性
B 顺序性
C非不均衡性
D阶段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特征。个体身心发展特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题干中从具体到抽象,体现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因此,本题选B
1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凡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就教师职业的历史发展而言,这属于教师职业发展的()。
A非职业化阶段
B 职业化阶段
C 专门化阶段
D专业化阶段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变化经历了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四个阶段。职业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阶层的演变,出现了私学,同时也就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儒家和墨家,学生成百上千。题干中句子翻译为: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这体现的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此,本题选B。
16.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教学中的每一项任务力求做到极致,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李老师达到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尊重需要
B 归属与爱的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题选C。
17.教学中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要求教师在提问做到()
A提问明确具体
B 提问层次性
C提问趣味性
D提问时机合适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提问相关的知识。把握提问的时机,(1)选择恰当的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2)选择恰当的回答者。教师提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题干中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强调提问时机的重要性。
因此,本题选D
18.学者,教师仅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教师掌握关于学生心理身心发展方面知
识,这些只是属于教师()
A条件性
B 本体性
C实践性
D缄默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定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文化知识,是陶冶人文精神、丰富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质的知识。因此,本题选A
19.学生个性各不相同,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要求老师因材施教,特定情况下的“教学机智”,特体现教师职业劳动的()
A主体性
B 示范性
C间接性
D创造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教育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在很短的时间内灵活、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因此,本题选D
20.讲解完全平方公式后,王老师提出问题,a=99,b=97 ,a'-2ab+b”?并要求学生立即给出答案,这是()提问
A知识水平
B 理解水平
C 应用水平
D评价水平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是指认知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应用,是指将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题干中王老师讲解完全平方公式后,通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解答问题,这属于应用水平的提问。因此,本题选C。
21.教物理的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想到的问题是: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说明王老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A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成长的历程。关注情境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 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题干中王老师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说明王老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情境阶段。因此,本题选B
22.为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理论性相对较低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比较适合的课程内容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编排
B 螺旋式编排
C 纵向组织编排
D横向组织编排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直线式编排即为最古老的教材编排方式,它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再重复的排列方式,基本上依照科学的体系。其优点在于节省时间,教学效率高,适合于难度较小的学科教材采用。选A
23.在三维课程目标中,特别关注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纬度是()纬度。
A知识
B 过程与方法
C 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2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 能力发展的过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题选B
24.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者几枚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马斯洛此话批判( )。
A内在学习
B 经验学习
C 主动学习
D外在学习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内在学习论。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是老师强调的。学生只是对个别刺激做出零碎的反应而已,学生所有的知识缺少个人意义。“学生学到的,顶多不过像是在他的口袋里装了几把钥匙或几个铜钱而已。学生所学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在他看来,目前学生浸透着外在学习态度,并且像黑猩猩对训练员的技巧做出反应那样对分数和考试做出反应。马斯洛提倡的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因此,本题选D
25.学生在上课时对学习内容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嘴说。这样做不仅能多渠道获取信息,还能提高()的能力
A注意转移
B 注意起伏
C 注意分散
D注意分配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 中。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题干中学生在上课时对学习内容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嘴说,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体现注共的公配 因此,本题选D
2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记》的“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体现了()
A 因材施教
B 教学相长
C 启发性
D量力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的具体任务、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符合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又鼓励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是说如果老师开导了还是不懂,暂时放弃开导,也是可以的。这体现的是量力性原则。因此本题选D
28.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这符合课程实施的( )。
A 相互调试取向
B 忠实取向
C创生取向
D 过程取向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课程实施存在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视为课程设计人员与课程实施者双方同意进行修正调整,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确保课程实施之成效的过程。相互调适取向强调课程实施不是单向的传递、接受,而是双向的互动与改变。课程方案有必要因应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境而加以弹性调整。事实上,所有的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经过修正调整才能适用于特定而变化的课堂情境。题干中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体现相互调试取向。因此,本题选A。
29.在学校的校本选修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与意愿进行分组教学,各组学习时间相同,学习内容不同,这种分组是()。
A 外部分组
B 内部分组
C能力分组
D作业分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分组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能力分组是依据相同的课程不同的年限分组,以适应儿童的能力。作业分组是按照规定的学习年限,依据儿童不同的能力分组,学习不同的课程。题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与意愿进行分组教学,各组学习时间相同,学习内容不同,这种分组是作业分组,因此,本题选D
30.若教学目标重点在于教育态度价值观的激发与养成,则在以下的教学模式中,应优选()。
A 抛锚式教学
B 范例式教学
C 情境-陶冶式教学
D自学-探究式教学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教学模式。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同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成的。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目标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所学内容,并且在情感和思想上受到触动和感化。题干中关注教育态度价值观的激发与养成,这体现的是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A项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称“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B项范例教学模式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的,它比较适合原理、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范例教学的基本过程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一范例性地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一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D项为干扰项。因此,本题选C
31.学生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处于心智技能的()阶段。
A 物质化或物质化活动
B 有声的言语活动
C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D 内部语言活动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心智技能。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以下五个阶段: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预先熟悉活动任务,了解活动对象,知道将做什么和怎么做,构建关于认知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完成对它们的定向。②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是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主要 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从事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掌握活动的真实内容。③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不直接依赖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而是借助出声言语的形式来完成。④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从出声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它是借助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⑤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因此,本题选
32.按照评价采用的标准进行分类,事业编教师招聘考试属于( )
A 标准参照性评价
B 常模参照性性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诊断性评价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题干中事业编教师招聘考试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它属于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因此本题选B。
33.参照实验的学生被试预先知道自己将参加某项实验,从而行为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比平时有更佳的努力与表现,这种效应是()。
A 霍桑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主试效应
D巴纳姆效应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效应。A项霍桑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题干中预先知道自己将参加某项实验,从而行为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比平时有更佳的努力与表现,符合题意。C项所谓“主试效应”,是指“由于实验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而产生的实验偏差”,主试效应常常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D项巴纳姆效应(星座效应)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34.王老师是某年级的级部主任,每学期的期末总有个别学生家长请客送礼,王老师则一概拒之门外。王老师的这一行为主要体现了师德规范中的()。
A 爱岗敬业
B 教书育人
C 为人师表
D关爱学生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题干中,作为班主任,李老师认为自己这么辛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收取家长一点礼物不算什么大事。李老师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因此,本题选C
35.(单项选择题)为相对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的反应及遇到的困难,以及更好的引发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学会关心,教师应优选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会模仿模式
D价值澄清模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这一理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坚持性善论,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将道德感情的培养于中心地位,因此本题选B
36.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通过提纲和画关系图等技术帮助学生分析课程内容结构,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老师想通过此教会学生的学习策略是()。
A资源管理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价值澄清模式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因此,本题选C。
37.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特别强调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得到教育,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成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
A班级平行管理
B 班级民主管理
C 班级常规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模式。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这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因此本题选A。
38.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品行也不好,这是一种()。
A刻板效应
B 投射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印象形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题干中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品行也不好,这体现的是刻板效应。因此,本题选A。
39.庄老师说: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其实质在于教学内容,比如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讲授法的效果就较好,而要解决技能操作方面的问题,练习法、演示法等更有优势。庄老师提到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按照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机械接受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因此,本题选A
40.下课后几位年轻的老师就教学问题展开讨论国老师:教学方法的选用既要看内容,更要考虑这堂课你要达到什么成果,如果要让学生形成某种情感态度,情感陶冶法是首选,如果要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知识的话,讲授法效率高.......从国老师的谈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其关注点在于()。
A 课程性质
B 能力水平
C 教师素养
D教学目标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而定。如传授新知识的课,教师可采用讲授法;而复习巩固知识的课,则可采用练习法。
(二)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科学、艺术等课程,教师经常采用演示法、实验法与实践法;语文、外语等课程,则多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
(三)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其知识准备程度和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四)学校环境、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等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
学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确保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题干中国老师的谈话中,体现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而定。因此,本题选D。
41.殷老师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前途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类型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 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C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类型。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这一动机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题干中殷老师注重将教学内容后学习的社会音义、个人前途等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因此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表述或观点倾向于“外铄论”的是()。
A化性起伪
B 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可以任意涂抹
C 万物皆备于我
D行为主义的行为塑造理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C选项属于内发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BD。
2.德育方法的选择需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奏效的德育方法是()
A 两难问题解析法
B 分组讨论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包括:(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4)榜样示范法;(5)品德评价法;(6)自我教育法。小学低年级德育方法的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因此教育方法要适应低年级的心理特点,要注意形象性,可操作性。对学生要求要尽量小一点,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德育缺乏实效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假、大、空”的影响,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过多,有的学校一年级就讲,毛主席带领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学生回家问妈妈:“毛主席怎么那么大劲呀,把三个山都推倒了?三座山是狮山、虎山、猴山吗?”一年级小学生怎能听懂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山呢?烤鸭、烧鸡再好吃也不能往新生儿嘴里塞呀,新生儿就得吃奶,这是由他的生理特点决定的。为了提高德育实效性,中小学德育必须突出“小”字,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对低年级学生应采用深入浅出、寓教于喻的方法,既生动又形象,适合年龄的特点。总之,我们在做德育工作时,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低年级可以采用讲故事、讲寓言等方式。因此,本题选CD。
3.以下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是()。
A小明帮助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以后就经常帮助同学
B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 看见闪电捂耳朵
D望梅止渴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反射,BCD项符合题意,A项为干扰项。因此,本题选BCD.
4.下列教育家与其思想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A 荀子:倡导“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B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C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D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提出其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A项符合题意。洛克说:“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B项符合题意。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此外杜威还认为“学校即社会”,强调“从做中学”,C项符合题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D项符合.因此选ABCD
5.以下属于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的是().
A自由的有意义教学
B 支架式教学
C 情景教学
D随机通达教学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认知学徒式、随机通达教学、合作学习。因此,本题选BCD
5.下列表述中,体现对教师能力教养要求的是()。
A "要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B 教师应“既知教所由兴,又知教所由废“
C 教师语言表达要做"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D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自我监控与课后的自我反思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四个方面。能力素养,作为教师,除了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力等一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以下特殊能力: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智7.自我反思能力8.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本题选CD。
—
6.以下心理学派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B 行为主义-华生
C 人本主义-艾利斯
D格式塔-托尔曼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心理学派相关的代表人物。C项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D项格式塔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因此,本题选AB
7.课程有多种分类,不同类型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关于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学科课程特别强调知识的逻辑,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是其典型代表
B 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杜威的活动课程是其典型代表
C 显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
D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可有可无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1. 学科课程
(1)基本内涵: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按各种不同的学科划分门类,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加以设
计的课程。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编制课程,注重学科的理论知识,强调把各门科学中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教给学生。
(2)优缺点:学科课程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脱离
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容易忽略社会的现实需要。
(3)代表物:孔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
(4)典型代表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赞可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2.活动课程
(1)基本内涵: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指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
活动为中心来获得经验和能力的课程。
(2)优缺点: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实践能力,但容易忽视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而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
性和连贯性。
(3)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3.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
4.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非正式课程、隐蔽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和非预期性,是伴随显性课程而生的,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
因此,本题选ABC
8.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 孔子《论语》中“闻斯行诸“的故事
B 孟子"盈科而进”的教学方法
C 《学记》中”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表述
D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原则。"闻斯行诸"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由于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病。D项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此,本题选BC。
9.下列关于需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具有对象性
B 人和动物满足自然需要的方式没有区别
C 社会需要是人特有的
D 人的需要是发展的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需要相关的知识。需要是人感觉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对象性、社会历史制约性。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但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只能依靠自然环境中现成的天然物质来满足需要;而人在社会生产劳动中,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生产满足需要的对象。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生理需要基础上所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特有的需要,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本题选ACD.
10.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讲授法是其典型代表
B 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C 演示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配合使用
D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是一种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方法。讲授法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则是注入式教学,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CD。
1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下列描述集中反映中等生特点()。
A 自尊心和竞争意识强
B 自信心不足
C不适度的自尊、意志力薄弱
D表现欲不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因此,本题选BD.
12.张强在学习数学方面是一位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他在数学学习上可能的表现为()。
A做数学题时遇到困难更有坚持性
B 上数学课时听讲认真
C学习数学时情绪低容
D 喜欢选择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自我效能感包括两 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 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 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达到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同时指出, 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白己所期望的 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 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 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越大越持久,同时情绪也是极,努力程度也就越大越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ACD项符合题意。
13.《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弘扬高尚师德,广大教师应坚持“四个统一“,争做( )的好老师。
A有理想信念
B 有道德情操
C 有扎实学识
D有仁爱之心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时政新闻。四有好老师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因此,本题选ABCD
14.根据我国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有,不收学费,杂费
B 按照学生成绩优劣进行排队并公示的方法不可取,它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C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D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A项符合题意。隐私权: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B项公示学生的成绩,侵犯学生的隐私权,符合题意。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符合题意。D项2020修订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 未成年学生旷课、逃学的,学校应当及时联系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了解有关情况;无正当理由的,学校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督促其返校学习,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