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真题 > 教师资格证 > 面试真题

2023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一)

来源:发布时间:2023-05-13 18:57:59

1.题目:《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2.内容: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还记得杨绛写的《老王》这篇文章吗?作者在“文革”落难时,结识人力车夫老王,两家人结下深厚友情。老王临终前的一天,拖着病重的身体,给杨家送来香油和鸡蛋,这一幕情景让作者永铭心间。老王是善良人,于是有文章可做;作者也是善良人,能感悟善良品质,写文章凸显了老王善良的个性。梁实秋写梁启超先生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性格,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问以及风趣幽默的演讲风格;胡适写自己的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写出了母亲独特的品质:不仅懂得如何爱孩子,而且懂得如何教孩子做人。这种写人性美的文章,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善和美。
结合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作品,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谈谈你对人性美的理解。
人性美是天然的璞玉,不事雕琢而有朴素的美丽。在平常人的平凡生活中,不乏人性的美丽,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人性的光辉。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深刻影响?又有谁给了你人生的启示?
3.基本要求:
(1)重点讲解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
(2)指导学生当堂练习;
(3)设计合理的板书;
(4)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答案解析】《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典型材料来凸显人物的个性。
 2.通过练习指导,学习用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
 3.通过案例展示、分析,学习描写的方法。
 4.深刻领会个性、人性美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指导,学习用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
难点:深刻领会个性、人性美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写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真是一百零八个样。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等人,都是急性子,但作者形容刻画他们却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教,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施耐庵是怎么做到让每个人都不同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写人时怎么样凸显人物的个性。
(板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二)写作指导
 1.多媒体展示《老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我的母亲》片段,学生思考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明确:人性的善和美。
(板书:人性美)
 2.教师展示巴尔扎克《守财奴》的两个片段,学生思考两件事展示了葛朗台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作者是如何凸显人物个性的。
片段一:争夺梳妆匣
片段二:临死抓金子
明确:这两件事共同反映了葛朗台作为守财奴的贪婪个性。作者是通过选取典型材料来凸显人物个性的。
(板书:选取典型材料)
 3.教师展示几个人物描写片段,学生讨论这几个片段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板书:人物描写手法)
片段一:《背影》中父亲买橘子。
片段二:《陌上桑》中旁人看到秦罗敷美貌时的表现。
明确:
《背影》中父亲爬月台时“攀”“缩”“倾”三个动作的描写,刻画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和他对儿子的爱。
(板书:正面描写)
《陌上桑》中展示秦罗敷的美貌,通过对行者、少年等见到罗敷后的反应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秦罗敷的美貌惊人。
(板书:侧面描写)
(三)自由写作
请学生运用刚刚所讲的写作方法来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练习写一个300字的人物片段,隐去人物的姓名,在组内进行猜答,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最优作品,全班互猜。
(四)写作评析
 1.同桌之间互相猜对方写的是谁,并进行评价修改。
 2.请个别学生读自己所写的片段,教师进行评价。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畅谈收获,结束课堂。
作业:把课堂上写的片段整理修改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略
1.题目:归去来兮辞
2.内容: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基本要求:
(1)带领学生朗读理解第一段;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3)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答案解析】(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感受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深入研读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朗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请依据文本作答。
②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②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③这一段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
谈谈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深化感情。(陶渊明,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摒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今天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作业: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略
1.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
2.内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基本要求:
( 1)良朗读课文,体会写景部分的意境美﹔
(2)三国英雄群起,分析作者为何只写了周瑜一人;
(3)合理的板书设计,十分钟试讲时间。【答案解析】(一)新课导入
师出示赤壁之战图片的PPT,提问:同学们来看一看图片当中是什么场景?知道这是哪场战争吗?(学生答赤壁之战)
听到战争,我们就会想到流血牺牲,但是当我们站在古战场,我们胸中又会涌现出一种英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者苏轼,来看一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又是怎样一种情怀,一起来学习今天这一堂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提问:生再读词,想一想上阙写的是什么?
(三)深入研读
1.提问:江山如画是什么样子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请用文中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3.提问:作者是一直在写景吗?那他从什么地方开始发生改变了呢?
4.生讨论:作者在下阕写道“遥想公瑾当年”,想到了谁?为什么只写了周瑜一人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
5.提问:作者在这里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作者在这首词当中他的情绪一直都是怀古伤己吗?作者最后的情绪是什么呢?(请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五)小结作业
小结:作者的感情变化从惆怅到洒脱,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课文。
作业: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1.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片段教学2.内容:详细内容见教材课文3.基本要求:(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帮助学生理解写作背景;(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答案解析】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辛德勒的名单》的电影片段,请学生谈谈看完之后的感受如何。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在和平年代茁壮成长的我们也能通过影视作品感受到二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其实在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对战争的讲解,也有对战后情况的描述,今天我们要学的便是这样的一篇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通全文1.教师播放名家范读音频,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教师点名请学生朗读课文,把每个词读正确,读响亮,并给予反馈评价。(二)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2.提问:本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奥斯维辛新闻稿,你对奥斯维辛有什么了解呢?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总结,进行汇总。明确:奥斯维辛是波兰南方的一个城市,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德国人曾在二战期间在奥斯维辛修建了集中营和众多的” 杀人工厂",这里曾囚禁过24个国家的民众和战俘,共有约400万人在此被杀害。1945 年,德军为消灭罪证,炸毁了奥斯维辛的集中营等建筑,现在人们参观的是经修复后建成的博物馆。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提问:本文开篇一句"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何还要完成本篇报道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进行思考。教师总结:是为了完成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教师追问:对谁的使命呢?要求:学生略读课文,找出答案。明确:是对曾经在这里的遇难者的使命。2.提问:此时到达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的人是什么心情状态呢?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进行回答。明确:安静地、默默地、很快望一眼步履慢了下来。教师追问:游客们先是“很快",后又“慢了下来”,为何?要求:学生细读本段,思考并回答。明确:当游客想到这里曾经用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来屠杀无辜群众的时候,心情很是沉重,于是慢下来脚步,表达对牺牲者的悲痛之情。3.提问: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段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并找到关键字词。明确:本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屠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与生机勃勃的菊花放到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追问:作者为何要对比呢?要求:学生讨论,教师点名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纳粹残酷暴行的讽刺,无论其用怎样恶劣的手段都阻止不了生命的怒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最美好的顽强生命的赞叹,对和平的歌颂。4.请再次朗读这段话,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来地对纳粹残酷暴行的讽刺,以及对人世间最美好的顽强生命的赞叹,对和平的歌颂。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继续播放视频资料,请同学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给出自己的解读。要求:学生自由发言。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教师进行相应的补充。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写一则300字的小作文:战争中的无辜牺牲者,我想对你说……2.收集二战中的感人故事,并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
1.试讲题目:《登高》2.内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基本要求1.根据诗意进行范读,读书感情色彩2.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答案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学生诵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导入语:人们喜欢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悲凉。(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也是全诗的诗眼。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的一些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3.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提问: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明确:“作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作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4.尾联: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提问: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明确: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明确: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提问: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明确:国家的艰难,人民的苦难,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无奈年老多病,无能为力,他怎能不悲愁万端?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无奈多病不能喝酒,这种愁闷,这种伤忧,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只能郁结在诗中,郁结在心头!因此,我们读这首诗,解这首诗,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诗人杜甫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四)拓展延伸朗诵比赛,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看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五)小结作业课下背诵此诗,并找出以往学过的杜甫诗句,进行对比。板书设计:略
 1.题目:《雷雨》
2.内容:
周朴园  (忽始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魯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侮,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 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恃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 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吗?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 才叫我带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3.基本要求:
1)朗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潜台词;
3)适当板书;
4)试讲10分钟。【答案解析】一、教学目标
1.品读戏剧台词,领会其丰富的潜在含义。
2.分析人物形象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领会人物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难点:品读戏剧台词,领会其丰富的潜在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梳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课件出示),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分析形象
过渡: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先听听鲁侍萍的控诉。要求:自由朗读下面这段文字,读出感情。可请朗读好的女生读这一段。
“哼!我的眼泪早哭千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1.提问: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的那段经历,鲁侍萍的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明确:怨恨。面对周朴园,鲁侍萍心里有着无限的怨恨。因为,正是周朴园,给她带来那么大的痛苦,那么多年的痛苦。等了三十年,现在,总算有了一个机会,鲁侍萍当然要尽情地释放心中郁积的怨恨了。
⒉.提问:找出这段话中的两个“你们”,四个“你”字,再找出后文的“你们”。思考“你们”指的是谁?鲁侍萍对周朴园只有恨吗?
要求:小组讨论分析,交流总结。
明确:后文中包含“你们”的句子:
”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
“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带走的。”
”你们”指周家的人,如周家老太太。”你们”,自然是包括周朴园在内的,可是,显然并不只是周朴园一个人。看来,在鲁侍萍眼里,三十年前那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只是周朴园,还包括周家以“老太太”等为代表的封建家长。
“三十年前”即“光绪二十年”,是清王朝时代,周家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受制于家族礼法和等级制度,当年将梅侍萍赶出家门,周朴园是有着极大的苦衷的,有相当大的被迫的成分。对于他最终的绝情,侍萍当然是怀着明显的怨恨的。不过,从侍萍的这几个”你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朴园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尤其是“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一句台词,是有意识地强调“你们家里”。
3.提问:联系上下文中周朴园的表现,思考周朴园对侍萍的复杂感情。
明确:周朴园确实真正爱过侍萍,从贯穿全剧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可知,他一直念念不忘侍萍,他多年来保留的旧习惯也可以为证;而对于三十年前将鲁侍萍赶出家门的绝情行为,周朴园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与忏悔。可以说,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温情的周朴园,一个有良知的周朴园。
4.提问:周朴园为什么后来又变脸了呢?这是否违背情理?
明确:当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一开始,他很惊讶,苍老的鲁侍萍与年轻的梅侍萍怎么也不能对应起来。当周朴园最终确认了这一事实后,他感到有些失望,失望于他心中美好的理想的女子的幻象破灭了,接着涌上心头的是恐慌,经过半晌”的电光石火的思想斗争后,理智占了上风,物质利益成为第一考虑,所以,他“忽然严厉地”质问鲁侍萍到这儿来的目的。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冷酷的本性取代。虽然周朴园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朴园的身份和心理特征。如果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合情理的。
5.教师引导: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相当难度的。先看作者怎么说(课件出示):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6.提问: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要求: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小组讨论。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这些遭遇使她变得坚强。三十年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自私虚伪的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三)再读课文,赏析语言
提问: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实现人物刻画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请找出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赏析:周朴园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侍萍后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名声和利益受到了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曹禺先生说,他从不绝对地“讽刺””批判”自己笔下的人物,而是怀着“悲悯”的感情去写他们。曹禺先生对周朴园有没有寄予悲悯和同情?
要求:全班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学生各抒己见,谈本课收获,教师总结反馈:今天这节课,我们多角度解读了人物的复杂的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杰作,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观赏话剧《雷雨》。
2.各组准备一段台词,表演课本剧。
四、板书设计
雷雨
曹禺
周朴园 自私、虚伪、冷酷
鲁侍萍 善良、正直、刚强


Copyright © 2018 山东人才就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智顺网络  鲁ICP备18058204号-1 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730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临沂远中塑业 佛山宏政陶瓷 临沂市塑料行业协会 山东富盛液压 山东清风网业 高尔夫慈善分会 奇特工具 环星建材 法仁法师